足迹
抚琴探案录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2 喜从天降(第2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邺州听说那边穷乡僻壤,条件艰苦,多半是那些个名门子弟不愿去受罪,朝廷才选中了你爹。”

苏氏自觉一切都合情合理起来。

燕家并不富裕,燕如海十余年寒窗,一路考取功名也是吃了很多苦的。

她倒不觉着小叔子到穷地方做父母官有什么不好。

韶南蹲下身,将摊开的书一本一本归置好,小心抱回父亲房里去。

然后她打开柜子,对着里头的四季衣裳发了一会儿呆,暗想若真是要去安兴,当务之急不是整理行李,而是雇几个会拳脚的师傅,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邺州安兴,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她踮起脚尖,在书柜的最顶层找到厚厚的一本书,九州风物图志,坐在床沿儿上,将书放到膝头,打开来,翻到了邺州卷。

这本书是线订的手抄本,原本在东华寺,就是伯母苏氏要去还愿的寺庙。

燕如海同东华寺的主持相熟,原是借回来一观,韶南便用心抄录了一本,想着送给父亲,作为乡试榜上有名的贺礼,哪知道里面的地图太难临摹,加上韶南年纪小,做这种事经验不足,乡试结束都两年多了才堪堪抄就。

不管怎样,韶南对书中记载的东西还是有印象的。是以伯母问安兴在哪,她随口便道是在邺州。

韶南满心想着安兴的风土人情,一边是即将离开家乡亲人的恋恋不舍,一边又是要到新地方的跃跃欲试,就连中午用饭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的。

她却不知,伯母苏氏正同亲家母商量着要把她留在靖西。

“韶南这都十六了,老大不小的,怎么都该定门亲事。都说门当户对,原本她爹的事没定下来,不知道该找个什么人家,现在可好了,不能因为孩子没娘,就把终身大事耽误了。”

“你这个做伯母的多操点心呗。哎,二爷还年轻,如今又是官身,前途无量,就没想着续弦吗好歹生个儿子,将来也好继承家业。”

“可不是嘛,不过他大哥说,这事不用着急,咱们要是找不着合适的,等他进了官场,有的是人帮他介绍。”

杨氏一想也是,按照她的经验笑道“还是亲家公看得明白,这要是头婚,说不定皇帝也要招驸马呢。”

“哈哈,还是得好好踅摸着点,不行就先纳房妾,安兴离家那么远,身边总得有个知冷知热的人才好放心。”

两个妇人说说笑笑,准备明日去东华寺烧香还愿的东西。

等过了午,家里外出的人陆续回来,得知燕如海即将出任安兴县令一片欢腾,真是比过年还要喜庆。

只是燕如海不知是不是被一帮同窗留下来轮番祝贺,迟迟未归。

燕如川有些不放心,正待打发长子去看看,却见燕如海带着些许酒意,被两个衙门里的书吏送了回来。

看这样子,中午是在县衙里吃的酒。

燕如川顿觉与有荣焉,赔笑送走两名书吏,回过头来问二弟“如何,消息可是准了”

燕如海点点头“准了,叫我下个月底之前到任。”

燕如川长出一口气,将心放回到肚子里“那就好,那就好。一个半月的期限,我想办法再筹点银子,一定要好好准备。”

燕如海连忙拦住他“同窗们送了些程仪,足够了。”

苏氏乐呵呵地过来“二弟,我同你哥说好了,明天一起去东华寺还愿,你没有旁的安排吧”

“哦,没有。麻烦大嫂了。”燕如海仿佛还没有回神。

“那就好,得好好谢谢菩萨,再求他老人家保佑你一路平安。”苏氏殷勤道。

燕如海勉强笑笑“我先去醒个酒。”

苏氏突然想起韶南的事得赶紧定下来“哎,二弟,你得抓紧时间想想韶南的婚事了。”

燕如海脚下一顿,向身旁的女儿看去“嫂嫂说的是。”

燕韶南心中隐约觉着不对劲儿,父亲这次回来同中午的时候情绪大不一样,连脚步看着都格外凝重。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52bqg.info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