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庭中有树落芳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回 朝露殿(第2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公主道:“集贤楼!”

姝宁道:“你饶了我吧,我哪有那样大的本事!”

公主道:“你每个月都可以去一次前面,怎么会不行?”

姝宁道:“我每次去都是由大太监领着,兰芷芸芷跟着,一举一动都有人看着。而且只去户部,又不去其他地方,自然不行。”

公主一听就急了,站起来,连手带脚挥舞着,道:“你怎么,哎呀,你傻呀,你可以偷偷的,就是,嗯,找个借口,去弘文馆、藏书阁、集贤楼。要知道,天下的好书,有意思的书可都在里面呢,包罗万象。”

姝宁忽然瞪大了眼睛,问道:“真的?什么书都有。”

公主道:“这个自然,我太子哥哥告诉我的。”

姝宁若有所思,心中打起了主意,想着那医书自然也应该有吧!

公主见她不动了,在背上狠拍她一下,问道:“阿宁师傅,你想什么呢?”

姝宁吃痛,又不敢责问公主,只好说道:“额,我想……太子是怎么知道这三个地方藏书最多的。”

眼下来不及说别的,只好拿这么幼稚的问题来搪塞公主。

公主翻个白眼,没好气道:“你是不是傻呀,我太子哥哥可是当今的太子呀,他当然知道了。再说了,他的曾经的老师,著名的一代巨儒方孝儒先生,他曾经就任职弘文馆,他的儿子方潜任职藏书阁。你说厉害不厉害!”说到这里颇有得意之色。

姝宁一听,是这两位当代鸿儒巨匠,心中立刻涌现满满的钦佩之情,恨不能一见。于是答应下次有机会可以去试一试。忽又想起什么,问道:“公主,你那么厉害,尊贵无比,你怎么不亲自去?”

公主眼中流露出无限哀愁,道:“我也能去,就是去一次太麻烦了。拖着长长的尾巴先不说,这去上一次,第二天就有人告状,母亲也斥责我,父亲也管束我,那帮大臣又上书数落我各种的不是,啰哩啰嗦,好几天也过不去,实在是麻烦。后来我就再也不去了。”

姝宁点点头,体谅她的难处,原来这个大宋最受宠爱的嫡公主,也有不得自由的地方。

这一日午后,姝宁来到朝露殿,见香穗儿、凌雪、凌霜她们几个全都站在院子里,个个屏气凝息,难得如此整齐严肃。一问香穗儿才知是太子来了,姝宁也赶紧站好。

过了一会儿,太子从正殿出来,众人齐齐下跪相送。

接着,公主连蹦带跳跑出来,拉了姝宁就走,让香穗儿守住门,又神神秘秘合上帐子,说要给她看个好东西。

只见她打开一个布包,里面是一本书——《南洲记》,一边翻看一边说:“阿宁师傅,如果你也能时常出宫就好了。”

姝宁一边盯着看,一边说道:“我出不去的。”

很明显,一猜就知道这书是太子借机去江府看望江映月,顺路买的。这书纸质粗糙,配的画图笔法笨拙,一看就是民间小作坊刊印的。

民间书局为了生意兴隆,经常找人编纂或收集一些稀奇故事。故事内容为了博人眼球,吸引顾客,大多荒诞不经,甚至离奇可笑,经不起推敲。

像公主这种从小在宫中长大,没有见识过外面世界,便很容易陷入其中。因此,姝宁劝她略看一看,当个笑话就好,不必认真。看这些倒不如看些故事书的好。

第二天,姝宁来时手里拿了一本书。

公主见她说道:“我听人讲故事,发现这痴心的女子必然遇见负心的汉。仿佛命中注定一般。”

姝宁道:“自古以来,她爱他,可以不顾性命,而他爱她,却终究放不下江山。这类故事总是如此。”

公主早就看见她拿的书,冲她弯弯手指,意思再明显不过,姝宁将书展开,是一本《战国策》。

公主气得想骂人。

姝宁求饶道:“今日皇后训斥我了,还请公主多少看一看吧。”

公主将书扔在地下,道:“我母亲说了,《女诫》《女训》之类的看看就好,省的有人问起来,我连知道都不知道。《列女传》嘛,我都是当故事看的,除了几个大才女,女将军我还挺佩服的,其余的我一概看不起。生而为人,动不动就死啊死的,要不就是断手断脚,男人犯了错,一句话,他们有妻儿老小要照顾,就免了。那女子呢,就活该去替他们受罪,这女子生来就有错了吗?”

姝宁道:“我也不爱看这类故事。我到常看一些前朝旧事,历史传记类的。”

公主一听到“历史”二字,立刻皱紧了眉头,道:“那我就更不爱了,冗长繁杂,枯燥无味,不明所以,毫无意趣可言。我平生最恨这两种书,快快拿走。”

姝宁听她这么说,反而笑了,道:“你在看之前就心里就笃定了他是枯燥无味的,那自然就越看越烦心。这就如同看人一样,你看一个人顺眼,他便事事都顺眼。若你看他不顺眼,他就算有天大的恩德也要招你厌烦。”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52bqg.info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