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9章 给面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对上苍的帮助更是感激不尽。

    下城父距离城父八十里。冯毋择的大军一日之内攻占城父,但一夜之后,就被楚军团团包围了。

    李信闻讯,断然弃守陈,率军直杀城父,打算不惜代价救出冯毋择。

    当他率军赶到距离城父八十里的淝亭时,楚军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李信和五万将士陷入绝境,只有拼死一战。

    双方展开血腥厮杀。

    与此同时,冯毋择开始突围,指挥大军向李信靠拢。

    项燕豁出去了,即使把二十万大军打完了,他也要吃掉这十万秦军,彻底赢得决战的胜利,但他还是低估了秦军的战斗力,尤其低估了冯毋择和李信誓死一搏的决心。

    战局已经明朗,秦军中计了,这时候若想保住中原,唯一的办法就是死战,以命搏命,以十万将士的性命换取楚军十万条性命。不管楚军有多少人,拼掉十万,项燕无论如何也没有能力反攻中原了,那么此仗秦军虽然败了,但最起码还可以保住中原,甚至还有可能保住东线主力大军的战果。

    李信就地布阵,摆出了一副同归于尽的架势。手下将士也知道没有退路,逃回去的下场更惨。秦律的基本原则就是连坐,百人将战死,手下肯定要全部陪葬,即使有人侥幸逃回去了也是死,还要连累家人,而李信假如战死,手下将领不死也要脱层皮,那是生不如死啊。

    激战两天两夜,秦军固然是死伤殆尽,而楚军付出的代价更是高昂。项燕以十五万主力连续攻击,斩杀秦军七个都尉,都未能摧毁这支军队的意志,相反,李信和秦军将士们越来越疯狂,一个个酣呼鏖战,不死不休。

    在阻击战场上,楚军也是节节败退。项燕以五万人阻击冯毋择,按照他的预计,冯毋择一旦救援受阻,必定会急速撤离。楚军既然以主力围杀李信,李信生存的希望太渺茫,如果冯毋择不及时撤离的话,他势必被再一次包围,更严重的是,假如他也被围歼了,那中原门户大开,这场决战秦军不但大败,而且连中原都丢了。

    只要冯毋择还有理智,他就一定会放弃李信,断然撤离,然而,让项燕想不到的是,冯毋择竟然比李信还疯狂,冯毋择根本就失去了理智,竟然带着大军疯狂攻击,突破了楚军的一道道防御,誓死也要救出李信。

    战局的发展完全超出了项燕的预料,本来应该是各个击破,胜券在握,谁知竟然演变成了一场不死不休的血战,这样打下去,就算楚军把秦军吃掉了,把冯毋择和、李信和十万秦军将士都杀了,楚军还能剩下多少?整个淮北防线还有多少军队?这样一场惨烈的胜利还是胜利吗?

    项燕不得不佩冯毋择和李信,如果继续打下去,秦军在淮北战场上是败了,但在中原决战中却是打赢了,齐国遭到重创,楚国也遭到重创,那么当秦军发动第二次决战的时候,齐楚两国怎么办?

    激战到第二天深夜,楚军阻击军队在冯毋择和秦军将士猛烈而顽强的攻击下丢掉了最后一道防线。五万对五万,楚军败北,冯毋择和秦军将士的“疯狂”终于扭转了战局。

    项燕无奈长叹,下令撤离战场。

    李信坚持到了最后,五万大军折损大半,但大秦的战旗依旧在风中狂舞,大秦的将士始终在战斗。

    冯毋择救出了自己的袍泽,救出了一万多个兄弟,他为此付出了近两万人的代价,但他无怨无悔,他宁愿战死疆场,也绝不抛弃自己的兄弟。

    =

    王贲拿下了阳关,其前锋军直杀卢奇长城,但就在此刻传来了南线战败的消息。

    蒙武果断下令,王贲率军退守阳关、鲁城一线,自己率十万大军直杀彭城。

    鲁城距离陈有八百余里,距离彭城不足五百里,若想阻挡楚军攻打中原,当然是攻打彭城最为便捷。攻敌所必救,项燕若要确保淮北,就不得不回援。

    项燕已经料到秦军主力为阻截自己攻打中原,必定要打彭城,所以在退出城父战场后,亲自率主力赶赴彭城。

    两军在彭城相遇,激烈交战。

    =

    中原战局的变化迅速传到咸阳,秦军战败城父,损失惨重的消息如迎头一棒,打得咸阳眼冒金星,头晕目眩。

    中原决战已经无法继续了,楚军的战斗力远远超出了咸阳的预料,如果继续打下去,不但蒙武和王贲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恐怕就连东南战场都岌岌可危。

    咸阳第一时间做出决策,秦王政下令,即刻停战。王贲率军与齐军对峙,蒙武率军阻御楚军,公子扶苏撤出江淮,与公子腾、章邯撤回夏口。

    咸阳的气氛令人窒息。

    这一仗前前后后打了四个多月,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虽然秦军在中原东线战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战果,但相比折损在三个战场上近十万将士的性命,这一仗肯定是打败了,而且还是败在咸阳中枢的指挥之下,这等于狠狠地打了秦王政和中枢一个响亮的大巴掌,颜面尽失。

    咸阳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还是出现了。秦王政失语,中枢失语,文武百官齐齐沉默。

    就在这个令人窒息的时刻,太傅、武烈侯公子宝鼎上奏,恭贺中原决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此仗战果显赫,秦军夺回了整个中原,扫灭了韩魏余孽,重创了齐楚两国,尤其重要的是,它为第二次决战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中原决战是个大战略,要分几个阶段进行,而第一阶段完全实现了中枢的攻击目标,可以说是一场辉煌的胜利。秦王政和中枢指挥得好,秦军将士们打得好,咸阳要马上着手部署第二次攻击,要将中原决战进行到底,要坚决实现中土的统一。

    武烈侯的奏章向咸阳清晰地传递了一个讯息,他无意利用中原决战的失利打击咸阳的威信,挑战咸阳的权威,相反,此时此刻咸阳要团结一致,要激励前线将士的士气,要齐心协力打赢中原决战,完成统一大业。

    咸阳的气氛骤然扭转,秦王政和中枢立即开始筹备第二次中原决战。

    给前线将士的封赏异常丰厚。秦王政和中枢主动承担了责任,冯毋择和李信不但无过,反而得到了嘉奖。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冯毋择和李信的确是有功无过,如果不是他们拼死作战,那中原战局完全就是一边倒了,根本就不会给秦王政和中枢赢得回旋的余地。

    =

    四月,秦王政亲自赶赴频阳看望王翦,其意思很明显,你不出山也得出山了。

    王翦还是那两个条件,六十万军队,主攻楚国,那么这一仗还可以打。

    “主攻楚国”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授予全部的军权,不但给予统兵权和战场指挥权,还要授予一定的决策权,也就是说,中枢要下放军权,否则免谈。

    此仗之所以失败,其实就败在中枢过度集中军权,不但拿走了全部的决策权,连前线统率的指挥权都要干涉,结果不言而喻。

    秦王政可以接受。此次他和中枢的威信遭到了沉重打击,若想重振威信,就必须打赢中原决战,所以这个军权不放也得放。

    至于六十万军队,秦王政却是不敢一口答应。

    中原目前还剩下二十五万可战之兵,东南还能凑出十万,满打满算三十五万,距离王翦的要求太远了。

    秦王政得到了王翦的承诺后,马上返回咸阳,向武烈侯公子宝鼎求助。

    =

    =

    =A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